您现在的位置: 疝气 > 小肠疝气 > 正文 > 正文

经方里的ldquo奔豚三方rdqu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9 16:04:16

门诊有许多心悸的患者前来就诊,赵大夫问诊或病人自诉症状时都会这样形容——“感觉有气向上冲”。这种“奇怪的”症状在门诊并不少见。

在中医中,对它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做“奔豚”。字面意思解释,可以理解为“奔跑的小猪”,根据仲景条文的描述,我们可知,奔豚气病发作的症状有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上冲胸”,“从小腹上至心”等症状。

奔豚经典中有三个方子:

肝郁奔豚

条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

组成:甘草、当归、川芎各三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葛根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白皮一升。

本方即四物汤去生地,加黄芩、生葛、甘李根皮、半夏、生姜、甘草组成。方中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养血调肝而缓肝之急,半夏、生姜降逆气而散邪气;《长沙药解》中谈到李根皮:“入足厥阴肝经。”并能“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黄芩、生葛、甘李根皮清肝胆郁热而生津下气,不治肾而重在调肝,不在散外邪而重在清肝热。

阳虚逆发奔豚

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

方药: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误汗后本就阳虚发汗后,烧针令其汗,卫阳更伤,寒邪从针处入侵,外寒引动内寒,寒气妄动,所以必发奔豚。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之主症,此乃肾水阴邪,上凌心阳之象。

关于“桂”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枝,振奋心阳,降逆平冲;一说加肉桂,温肾纳气。

本条文也见《伤寒论》太阳病篇,所不同者,此处多“发汗后”三字,气从少腹上至心之“至”字,《伤寒论》是“冲”字,少“主之”,多“加桂二两也”。其意义基本相同。方中桂枝汤温调脾胃,以祛太阳之邪,加桂以平奔豚之气。

关于桂枝的用法:

仲景用桂枝有三个剂量段: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中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水饮凌心欲作奔豚

条文: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枣甘汤

方药:茯苓、甘草(炙)、大枣、桂枝

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方中桂枝既温阳化气于下,且通心阳于上;茯苓健脾而利水,甘草、大枣培土以制水。有学者认为:既可助少阴之阳气,又可化太阳之水气,少阴之阳气化,太阳之水气消,脐下之悸亦可消。

在方剂的煎煮法中,文中指出,先煮茯苓,是因茯苓性味甘淡,久煎既取其质,又取其味,伐水饮之功更强。

甘澜水的功用,历史注家常有三种看法:徐忠可认为“取其急下之势也”;程云来认为“扬之无力,全无水性,取其不助肾邪也”;尤在泾认为“扬之令轻,使其不益肾邪也”。

☆治疗奔豚小贴士《世医得效方》中记载,奔豚可以灸以下几个穴位:灸气海、关元、期门;或灸章门;或灸中极。

END

图源:网络

编辑/撰稿:齐鑫

往期推荐

入夏也要当心冠心病发作

入夏血压降低,该不该停药?

春季养肝正当令

专家介绍: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yyinzi.com/xcsq/836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疝气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