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疝气 > 老年疝气 > 正文 > 正文

1岁幼儿大肠钻进胸腔,一查竟是这里破了洞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2/15 17:33:59
本文转自;1岁10个月大的幼儿右腿长了个鼓包使劲儿的时候还会变大这医院小儿外科专家检查后发现竟是大肠钻进了胸腔这是咋回事小男孩大腿根部鼓包医生检查发现大肠钻进胸腔今年3月份,轩轩的父亲在给他换纸尿裤的时候,发现其右侧大腿根部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鼓包,并且会随着孩子使劲变大。随后,父亲医院小儿外科门诊,经过科室负责人倪志福检查,确诊轩轩的腿上的鼓包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在腹股沟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小儿疝气的发生率为1%~4%,男孩发生率比女孩高,早产儿则更高,常是由先天性原因所引起的,需要手术治疗。而在手术前,医生在给轩轩查大便时,发现其大便带血。随后,通过胸部拍片,发现轩轩胸腔有占位,经过CT及消化道造影进一步明确检查,发现占位处是疝入的结肠(大肠)。正是因为结肠卡到胸腔,所以导致大便带血。大肠钻进胸腔竟是因为膈肌破了个洞肚子里的肠子怎么会跑到胸腔里?面对轩轩父亲的疑问,倪志福解释,隔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当膈肌出现缝隙或者缺损时,腹部的脏器就会通过缺损处疝入进胸腔。临床分为胸腹裂孔疝、食管裂孔疝、胸骨后疝三种。而轩轩就属于先天性胸骨后膈疝,又称胸骨后疝。胸骨后疝发病率较低,占先天性膈疝的2%~4%,大多数无症状,一旦突然出现症状,发生脏器嵌顿甚至坏死、心肺受压出现心脏压塞症,就有危急生命的可能。诊断明确后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后大多预后良好,复发率及手术死亡率均低。由于轩轩年龄小,家长难以接受一次同时做两场手术,倪志福通过与家长沟通,决定先为其做腹股沟斜疝治疗手术,待轩轩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后再过来治疗胸骨后疝。手术成功“补洞”男孩得以康复10月底,在家休养半年后,轩轩再次来到小儿外科。在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倪志福带领手术团队为轩轩行“微创腹腔镜下胸骨后疝修补术”。术中,发现轩轩的膈肌缺损处大小约为3×2cm,医生先将其胸腔内的结肠归位,随后将缺损处完整修补好。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轩轩病情慢慢好转。11月6日一大早,记者在病房里看到,经过几天时间的恢复,轩轩已完全康复,可以下地自由小跑。当天办理好相关手续后,便出院回家了。轩轩的管床医生,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陈明介绍,小儿膈疝大多为先天性,左侧多见,疝内容物为胃、小肠、结肠、脾、和肝左叶多见。如果新生儿出生数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情况,应考虑到有无先天性膈疝的可能,需紧急手术治疗,部分患儿长大后才出现症状。膈疝通过产前超声多数可以诊断,发现膈疝后尽早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文、图/十堰晚报记者叶楚榕通讯员钟泽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yyinzi.com/lnsq/1088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疝气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