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波动对于种植户和养殖户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他们的行业收益受到市场价格规律的影响很大。一种作物可能前几年价格持续上升,然后价格突然暴跌,还有可能一直价格下降,然后一波上涨。这样的价格不是农民所能把握,他们种庄稼也是一种赌约。谁也不知道下一年的收成如何,销售如何,收益如何。
在种植过程中,辛辛苦苦,精心种植。他们来年一年的收入都靠着地里的作物养活,其实每年出现自然灾害,最担心的就是农民。祈求着风调雨顺,盼来了大丰收。但是丰收并不意味着收入变多,产量高,单价低,收入自然也不会变高。
忙碌了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刮风下雨还要时刻担心。换来的是地里作物的收获,但是并没有换来等量的金钱。在云南省的元谋县,当地的农民今年就遇到这样的形势。其实,这样的形势比地里低产还要难受。因为地里低产,他们不用担心销路,价格也正常,损失不是人为可控的。
但是单价的持续下降,让农民们的内心都非常不好受。到了收获的季节,本是家家户户忙碌的时候,虽然忙活几天,但是心里也是非常开心。但是今年有些特殊,村庄里大片大片的洋葱地里只有少数的农民在收取。与往年地里热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里少数工作的农民脸上也没有丰收的喜悦,反而一脸愁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元谋是当地的蔬菜种植大县,县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作物,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产区。每年元谋的蔬菜远销各个地区,甚至还向外进行出口。冬去春来的季节,一些蔬菜都没上市,元谋县种植的洋葱却正是收获的季节。今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洋葱价格持续走低。
县里种植洋葱规模很大,集约化种植,销售本来不是问题。往年这个季节,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来元谋进行批发,但是今年经销商却很少。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受到疫情封控的影响,但是现在各个村庄已经解除了封控,经销商还是很少。
现在县里的4万亩洋葱基地依旧很少有人过来批发,仍有数十万吨的洋葱在地里。现在的气温越来越高,挖取出来的洋葱在空气中暴露很容易腐坏。于是,村民们干脆就不挖或者少挖洋葱,让它继续在地里呆着。这样的做法实属无奈,因为挖出来销路不好,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工费用。
面对今年特殊的形势,一些农民只能选择自己拉着洋葱去市场上售卖,但是市场上购买的人也很少。这样的销量导致价格一拉再拉,价格已经降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这让很多种植洋葱的农民非常心痛,他们依靠着自家几亩的洋葱地生活,一家老小的上学、吃饭、穿衣的费用都是靠着种植洋葱,今年洋葱的滞销让他们心里非常难受。
其实在去年,洋葱的价格还是非常可观,很多农民依靠种植洋葱赚到了很多钱。于是在今年,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一些之前没有种植洋葱的村民看到种植洋葱的收益之后,今年也都开始转产。今年全县的洋葱种植面积较去年有了明显地提高,加上一年的风调雨顺,洋葱的产量很高。
总结:
洋葱的市场价格格外低,单价甚至在3毛钱每斤。这样的价格已经不够收回成本,让农民非常痛心。洋葱滞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出口量限制,往年县里的洋葱一部分会进行出口。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严格把控。出口销路也受阻,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也不高。
其实,很多地区的超市里,洋葱的价格并不便宜。受制于疫情期间的运输不便,洋葱销路并不好。商品受到价格规律的影响,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降。农民朋友们在种植的时候,还是谨慎选择种植作物,不要盲目转产。你对洋葱滞销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