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盛,大敦行间,大敦扣刺,行间留罐;
心火旺盛、劳宫中冲,中冲扣刺,重点劳宫;
肺火旺盛,少商扣刺,配合尺泽,扣刺拔罐;
胃肠火盛,刺激内庭,厉兑商阳,扣刺泻热;
小肠火盛,少泽扣刺,目赤肿痛,耳尖辅助;
三焦火盛,关冲耳尖,耳痛外感,清热解毒;
阴虚火旺,然谷照海,虚火上攻,滋阴清热;
1、肝火旺盛,大敦行间,大敦扣刺,行间掐按
肝火多与情志不遂密切相关。主要临床表现可见巅顶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脉弦数等。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井穴能够泄热,调理各种急性病症。通过在大敦穴扣刺,可以有效的清泻肝火。行间穴,行间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善于调理各种火热病症,通过留罐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清肝火的目的。
2、心火旺盛、劳宫中冲,中冲扣刺,重点劳宫
心火亢盛多见于情绪不舒畅,情绪郁而化火,或感受火热邪气,或过量、长期吃辛辣、温热、滋腻的食物,久而久之,体内积蕴而化火。心有火的主要表现是情绪烦躁,舌尖生疮,小便黄,小便时有炽热的感觉,可能伴有便秘、面红目赤、发热等症状。心有火的时候,可以在中冲扣刺,点按劳宫穴。
中冲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心包是围绕在心脏周围的一层包膜,有代心受邪、替心行令的作用,所以很多和心脏有关的疾病,我们首选的不是心经的穴位,而是心包经的穴位。通过在中冲穴点刺,就可以有效的清泻心火。同时配合劳宫穴留罐可以加强泻心火的作用。
3、肺火旺盛,少商扣刺,配合尺泽,刺络拔罐
肺火多由于邪热内盛、肺热郁闭所导致,典型的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喉肿疼、音哑、口鼻干燥等。
肺经与大肠经脉相互络属,是表里经脉。正常情况下,肺气的肃降功能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大肠的传导通畅,则肺气得以清肃下降。但当其脏腑功能不正常时,则会相互影响。
肺热壅盛,灼伤津液,可使大肠失润而腑气不通;反之,大肠实热,壅滞不通,气机不畅,亦可导致肺失肃降。少商穴是肺经的井穴,尺泽是肺经的合穴,此二穴拔罐具有降肺气、泻肺火的作用。
4、胃肠火盛,重拔内庭,厉兑商阳,留罐泻热
胃肠火盛多因过食辛辣,嗜酒,爱吃油炸油腻食品,从而导致热邪在胃中积聚,积而成火所致。所以就容易出现胃中有烧灼一样的疼痛的感觉;胃的消化功能在胃火的炙烤下变得亢盛,就会变得吃得多,容易饿,口气重,臭秽难闻;此外还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渴、便秘、小便黄而少。
厉兑穴是胃经的井穴,而井穴可以泄热,所以在历兑穴扣刺留罐同样可以泻除胃中之火。
5、小肠火盛,少泽扣刺,目赤肿痛,耳尖辅助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之火一般由心火下移所致。心火多为虚火,需要肾水来相济才能平衡,当肾阴不足时,则心神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够渗于膀胱,因此还可能伴有心火和肾虚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或尿赤、失眠、口干、烦躁等。西医称之为泌尿道感染。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可清泻小肠之火。由于小肠经脉上行至内外眼角,故少泽扣刺可清上焦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配合可以清泄上焦风热的耳尖。
6、三焦火盛,关冲耳尖,耳痛外感,清热解毒
三焦是由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主要功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三焦之火常表现为实火:上焦(心、肺)有火表现为头痛、目赤、口干、口苦、舌烂、溃疡、耳鸣、咳嗽等;中焦(脾、胃、肝、胆)有火表现为口臭、消谷善饥或不思饮食、呃气上逆、脘腹胀满等;下焦(肾、膀胱、大小肠)有火则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耳尖穴是经外奇穴,具有泄热的特殊作用,两穴同用,具有泻三焦之火的作用,特别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面瘫、耳聋耳鸣的急性期,以取清热解毒之效。
7、阴虚火旺,然谷照海,虚火上攻,滋阴清热
肾分阴阳,先天不足,或久病伤肾、或热病伤阴、或房事过度,都会导致肾阴亏虚,阴虚常可生内热。所以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就会出现耳鸣如蝉鸣,腰膝酸软无力,而且易骨折,牙齿松动,头发枯槁、脱落。还会出现男性阳痿或者阳强不泄,遗精;女性月经失调、月经量多。伴有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的症状。
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可清热利湿。照海穴也是肾经上的穴位,可以滋肾阴,清虚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