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蒺藜、白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
《神农本草经》
平肝熄风药
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苦,辛,温。
入肝、肺经。
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性状鉴别为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谢状五棱形,直径0.6-1cm。有的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状,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许多网纹及小刺,还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
用法禁忌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
药理研究水及醇浸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生物碱部分有抗真菌、轻度利尿作用。在大鼠离体肠管及蛙腹直肌标本上,有抗乙酰胆碱作用。
中药附方1.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2.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3.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4.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5.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6.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7.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每日猜一猜小提示: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
昨日猜一猜答对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