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病人,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微笑,他也会用微笑回报你。”作为白衣战士,医院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赵育红始终奋战在医疗岗位上,用精湛的医术和钻研的精神,为无数患儿搭建起一条健康之路。
而在孩子和家长的眼中,她却是一个穿着白大褂会看病的慈祥的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她把爱和微笑倾注在工作岗位上,为许许多多祖国花朵护航健康。
立志为儿童的健康事业而努力
说起与医生的缘分,还要从赵育红的父亲说起,在她小时候父亲一直体弱多病,看到医生能够为父亲解决病痛,赵育红便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加上父母的支持,赵育红考大学时全部志愿都是医学院。恢复高考那年,15岁的赵育红凭着好学和努力,考上了河南医科大学,成为了一名医生。在医院实习时,一个瞬间让她决定毕生为儿童的健康事业而努力。
“80年代初,我国有很多小儿麻痹症患儿,他们下肢功能出现在障碍,瘫痪在床,不能行走。那么小的孩子,美好的明天正向他们招手,就落下了残疾,当时我就想,如果多一点的儿科医务工作者,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不会让这么多的孩子受到这么大的伤害,于是我就励志做一个儿科医生,一个好的儿科医生,抚慰这些孩子的病痛。”赵育红回忆说。
只要有患儿需要,她随叫随到
由于儿童发病急,表达能力有限,从成为儿科医生的那一刻起,赵育红就明白自己的责任比其他医生都要重。有个冬天的深夜,一个新生儿刚出院,晚上一点钟因喂奶呛咳出现了呼吸急促,家长打来电话求助,赵育红立即顶着风雨打车到了患儿家,帮忙解决问题。
“当时觉得,既然家长那么信任我,我当然就要义不容辞地赶过去。”赵育红一路上担心孩子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家长没有专业知识,电话中的病情描述也不那么准备,要看到孩子,心里才放心。来到患儿家里,处理完孩子的病情后,赵育红怕家长不放心和孩子出现反复,就一直在患儿家里守候到天亮,直到患儿彻底医院上班。
事后,患儿的家长特别感激赵育红,每每说起这件事,家人都非常感动,都称赞赵老师是一个医风医德都比较高尚的人,不愧是儿童健康的保护神。
还有一次,大雨倾盆的晚上,晚上十一点,一个患儿家长打电话求助,说孩子不停地哭闹,找不到原因,可不可以第二天来就诊。赵医生想到这个孩子本身有疝气,会不会是嵌顿了?医院,我去等你。结果等病人从寿安赶来检查一看,果然是疝气嵌顿。她马上带病人去外科住院部办理了住院手续,当夜做了手术,使患儿转危为安了。孩子家长事后说,多亏了赵奶奶,不然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无论是休息日还是下班后,只要有患儿需要,她随叫随到。赵奶奶随着揣着自己的名片,名片上有她的电话、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yyinzi.com/sqss/1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