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李林牧张雨林雅琴
八旬老人持续腹部疼痛、反酸烧心、黑便的症状,自以为是遭遇了结石困扰,医院肝胆胰疝外科确诊了食管裂孔疝。
今年2月,83岁的张婆婆(化姓)出现腰腹痛伴食欲缺乏的症状,期间还反复出现黑便,她本以为是结石作祟,忍一忍就好了,然而一个月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2月28日,医院肝胆胰疝外科就诊,医生初诊怀疑可能是消化道溃疡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然而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张婆婆患有严重的食管裂孔疝。
“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疝,当腹压增大时鼓包就出现,平卧休息时就自己回去了的,这叫‘腹股沟疝气’,但还有一种疝,它既不鼓包,也不会自己回去,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它就是食管裂孔疝。”医院肝胆胰疝外科主任杜杰介绍,食管裂孔疝就是腹腔脏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一般会造成患者出现食管裂孔疝松弛和压力增高,并且导致患者在病症期间出现严重的胸骨后不适以及消化道症状,甚至伴有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张婆婆贫血严重,且患有多种慢性病,入院后还出现了支原体感染,不具备手术指征,肝胆胰疝外科医护团队决定先进行抗感染、抑酸、抑酶及输血等综合治疗。3月7日,老人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善,在杜杰及手术麻醉科详细评估后,决定实施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张婆婆的恢复情况良好。
肝胆胰疝外科医护团队为张婆婆进行手术(医院供图)
杜杰表示,食管裂孔疝的成因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的组织结构发育不全,也有后天性的腹内压升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等。特别是那些习惯进餐后弯腰、搬运重物、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成为食管裂孔疝的“目标”。当出现疑似食管裂孔疝的症状,如反酸、烧心等,医院就诊。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老年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